?

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

发布时间:2019-09-29 点击率:290390次 分享 打印


      一、预防
(一) 锻练方法要科学、合理
要掌握正确的方法,科学地安排运动量,对于不同年龄、性别、健康水平的人,锻炼时应因人而异、循序渐进。考虑每一年龄阶段人群的生理特点进行锻炼,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(二) 准备活动要充分
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,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。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,克服机体的生理惰性,而且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,提高肌肉的弹性,同时还能提高运动器官的机能,增强韧带的弹性,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,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。在没有做准备活动就进行1500米跑时,躯体的机能在20~30秒内可以发挥出较大的工作效率,而内脏器官则在2~3分钟才能发挥较大的工作能力。内脏器官的机能不能适应肌肉运动的要求,不仅导致运动成绩下降,而且还会出现头晕、恶心、呕吐,甚至休克等现象。因此,不做准备活动就运动其潜在的威胁是很大的。
(三) 注意运动间歇的放松
在运动时,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,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损伤,每次练习间隙应采取积极性放松的方法。许多锻炼群体对这一问题很不重视,往往采取消极性的休息,这样做并不能加快疲劳的消除,再练习时还易出现损伤。另外,放松应根据项目特点来进行。如侧重于上肢练习的项目,在间隙期可做些下肢练习。反之,则做些上肢的练习。这样可以改善血液供给,使肢体中已疲劳的神经细胞加深抑制,得到休息,对于消除疲劳及防止运动损伤有着积极意义。
(四) 防止局部负担过重
锻炼时负荷过于集中,会造成机体局部负担过重而引起运动损伤。如膝关节半蹲起跳动作过多,易引起骨损伤;过多地练习鸭步可引起膝内则副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。因此,在锻炼中应避免单调的锻炼方法,防止局部负担过重。
(五) 加强易伤部位的锻炼
运动中肌肉、关节囊、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较为多见。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可以防止膝关节损伤;防止肩关节损伤应加强三角肌、肩胛肌、胸大肌和肱二头肌的锻炼。因此有意识加强易伤部位的锻炼对预防损伤也具有重要作用。
此外加强医务监督、注意保护、选择运动场地和适宜的运动时间等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内容。
      二、治疗 运动损伤几种情况的有效处理方法:
(一)擦伤:即皮肤的表皮擦伤。如果擦伤部位较浅,只需涂红药水即可;如果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,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。
(二)肌肉拉伤: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。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,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,一旦出现疼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,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,保持30分钟,以使小血管收缩,减少局部充血、水肿,24小时内切忌搓揉及热敷。适当抬高患肢能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,有利于淋巴液回流,促进肿胀的消退。 
(三)挫伤: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。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,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的中成药加理疗。
(四)扭伤: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,造成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撕裂所致。多发生在踝关节、膝关节、腕关节及腰部。
1、急性腰扭伤   让患者仰卧在垫得较厚的木床上,腰下垫一个枕头,先冷敷后热敷。
2、关节扭伤   踝关节、膝关节、腕关节扭伤时,将扭伤部位垫高,先冷敷2~3天后再热敷。如扭伤部位肿胀、皮肤青紫和疼痛,可参照“肌肉拉伤”的处理。
(五)脱臼:即关节脱位。一旦发生脱臼,应嘱患者保持安静、不要活动,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,妥善固定后送医院治疗。
(六)骨折:常见骨折分为两种,一种是皮肤不破,没有伤口,断骨不与外界相通,称为闭合性骨折;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,有伤口与外界相通,称为开放性骨折。对开放性骨折,不可用手回纳,以免引起骨髓炎,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、止血后,找木板、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。怀疑脊柱有骨折者,需早卧在门板或担架上,躯干四周用衣服、被单等垫好,不致移动,不能抬伤者头部,这样会引起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。怀疑颈椎骨折时,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,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,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。

只要掌握了以上知识,在运动中认真防护,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,并能在损伤后得到及时、有效的治疗,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。




热门 信息

高温天如何预防中暑?

皖ICP备05003725号-1

Copyright ? 2004 - 威尼斯人81818官方网站
All rights reserved.

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210号
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